學前識別自閉症 助融合群體 藥物可調節幼童負面情緒問題

學前識別自閉症 助融合群體 藥物可調節幼童負面情緒問題

自閉症的成因,主要由腦部發展障礙引起,不少患者的父母會想盡法子幫助子女「趕上進度」,但往往欲速則不達,甚至迫出情緒問題來。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自閉症兒童的情緒時常高低起伏,容易因為語言、社交等方面受挫折而易怒、發脾氣。當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和升溫,漸漸或會出現抑鬱、焦慮症狀,令自閉症加劇。醫生提醒,雖有藥物可幫助改善負面情緒,但更重要是父母的耐心,根據患者的進度安排治療和訓練,更要學會欣賞自閉症兒童的長處,幫助他們成長。

為甚麼自閉症患者的腦部發展與其他人不同?至今,醫學界仍未有答案,但醫學界相信與遺傳和腦部受損有關。如父母其中一方本身是自閉症患者,便會有一至三成機會遺傳至下一代。一般而言,自閉症可於兒童2歲確診,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指:「幼童成長至2歲時,會開始有一些發展的里程碑,對外界刺激有反應,例如眼神接觸、交流、對事物有興趣等。」

醫生:重要在學前識別

麥棨諾醫生坦言,自閉症其實不難察覺,例如小朋友不合群、喜歡的玩具不讓其他人玩、獨自一人轉圈、缺乏眼神接觸、容易大吵大鬧發脾氣等。這些行為和情緒日後會嚴重影響小朋友的個人和社交發展,所以學前識別極為重要,及早由醫生和專家介入,以改善病情。幸好,近年家長對自閉症的認識提高,不會再以「發育比其他人遲」為理由致延遲就醫。

當小朋友步入幼稚園群體生活,自閉症症狀或會更明顯。包括不合群、不理會老師同學、沒法以語言表達自己、脾氣反應過大等。麥棨諾醫生指:「在學習方面,他們會顯得對課堂不感興趣,而且由於他們的腦部發展較同齡小朋友遲緩,語言能力較差,或未能完全理解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令他們失去學習興趣。」

至於社交方面,自閉症患者在群體中容易被排拒於外。言語上,他們沒辦法表達自己,沒法完成有意義的互動對話;社交上,他們不擅於與人溝通,喜歡獨自坐一角。要改善問題,必須按照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所安排的合適訓練去做。

麥棨諾醫生直言:「當患者的社交加上學習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問題便會一直如雪球般愈滾愈大,當情緒『爆煲』,會產生抑鬱和焦慮症狀,例如情緒低落、煩躁、經常發脾氣、專注力下降、難以入睡或渴睡等。」

藥物可紓緩負面情緒

當自閉症患者受情緒困擾,實在談不上其他訓練。麥棨諾醫生指:「專科醫生會作臨床判斷,處方合適的藥物。雖目前未有專治自閉症的藥物,但有藥物可幫助調節患者的腦部神經傳遞物質,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排解負面情緒。」麥醫生續說,以往不少人對精神科藥物極抗拒,深怕吃得「呆滯」,但事實上目前的新一代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少,患者或有機會出現口乾、失眠等副作用,但不會影響正常社交能力。

麥棨諾醫生提醒,家長幫助自閉症兒童的道路並不易走,但其實部分自閉症兒童因喜歡一種事物而十分專注,例如喜歡數字的,心算十分了得;喜歡地圖的,對世界各地了解透徹;喜歡機械的,偏好汽車、器械結構。在訓練過程中,家長不妨多了解他們,一起享受他們的小天地。

摘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麥棨諾醫生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晴報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學前識別自閉症 助融合群體 藥物可調節幼童負面情緒問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