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鬱誘發多重人格

重度抑鬱誘發多重人格

不少影視作品及小說皆以「多重人格」為題材,現實中確有這種精神病,醫學界稱之為多重人格障礙。一般人遇上壓力或刺激時,皆傾向積極處理,或能夠自我防備;但患者因有慘痛經歷,例如遭到家暴或侵犯,形成重度抑鬱,如果未能在現實中逃離目前處境,或昔日創傷難以磨滅,便只可從心理上抽離於現實世界,作為防衞機制,以免繼續承受外在壓力或刺激。

患者因為出現解離性身份障礙,於是衍生多重人格,例如化身成兒童,希望得到旁人呵護,或變成惡霸去保護自己等。這些人格皆與患者的過往經歷相關。

多重人格障礙並非如大眾想像中般戲劇性,只有極少數患者於化身其他人格時犯案。歐美雖然曾有相關案例,但患者必須接受多位醫生及心理學家檢查,一致認同後才可確認因精神病犯案,一般犯人很難偽裝成此病來脫罪的。

在筆者臨床經驗中,多重人格障礙個案不多,新近的病例是父母帶同青春期的兒子求醫,指他性情突變飄忽,有時怕事,有時卻甚具攻擊性。筆者一邊為其治療,一邊助他敞開心扉,大半年後方知患者遭受親人侵犯,在傷痛、自責等情感交集下,便分裂出多個角色來保護自己。

這類個案的治療重點是了解成病原因, 分析每個人格形成的根源。藥物可治療重度抑鬱症,再透過一系列心理治療,方可把患者離散的性格重整。醫生須跟患者頻密面談,或要以催眠或藥物等方法讓每個人格浮現,並直接跟「他們」對話,同時教導如何面對外在壓力,希望把各個人格歸一。醫生絕不排斥或否定這些人格,而是希望「他們」知道,人格代表患者人生中不同階段及不同角色;若然治療後有「人格」不願離開,醫生便要檢視治療是否有所遺漏,令「人格」自覺問題仍存,故而留下保護患者。

儘管此病成因複雜,但患者接受適切治療後,亦有好轉及康復機會。因此一旦發現身邊人性情大上大落,便要探求背後原因及盡快求醫,幫助患者以正面方式面對心理創傷。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信健康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重度抑鬱誘發多重人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