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鬱解躁-一步的力量

消鬱解躁-一步的力量

一步的力量       

GIGI來到我的診症室,劈頭就對我說: 「醫生,我想死,這次是真的很想死。」GIGI被抑鬱症纏身數年,初期病發時,狀態時好時壞,近幾年已經穩定下來,覆診的次數也減少了。聽罷GIGI之言,我心中不斷猜度其抑鬱症是否又趨向不穩,值得感恩的是,GIGI願意把想死的念頭與我分享,情況也不致於太差。

傾談過後,GIGI告訴我,自上次覆診後,原本低調內斂的她一反往常,竟然自告奮勇地在課堂上上台報告,而且滔滔不絕、長篇大論。朋友更覺得她近期異常活躍,經常在社交網上發佈動態,表達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例如要在幾年內就要爬上高階主管等。剛開始身邊的人都單純認為,GIGI終於爬出了抑鬱幽谷,直至有次她鄰居晚上時間製造了一點噪音,她不單朝著對方破口大罵,更在臉書大數鄰居的「罪狀」。朋友發現她的情緒不對勁,力勸她提早到覆診,她卻認為是朋友們找碴。一直到病況轉換為抑鬱症期時,她才察覺自己的不妥,急忙來預約覆診。最後,GIGI確診患上躁鬱症。

傾談過程中,我問她作為病患,在經歷異常舉動時,有沒有患病的意識,她覺得抑鬱期較容易察覺到異樣,但在狂躁期時反而覺得自己很正常,很享受當下那種飄飄然的感覺。這正道出此病容易讓人容易忽視之處,病人往往因正經歷躁狂期而沒有病識感,身邊人又覺得患者態度正面,很難與情緒病聯想在一起。

在之後的治療過程中,GIGI亦分享外界歧視的目光阻礙了她的治療。朋友疏遠她、有些更在社交媒體上封鎖她的帳戶。她因此很害怕公司知悉其病情,每次都要偷偷摸摸地覆診,病假紙也只能寫上感冒、頭痛之類的病因。社會對精神病患的忽視以及因不理解所造成的偏見,令不少患者因不想被標籤,寧可病入膏肓,也不希望就醫,藉此逃避大眾異樣的目光。

現在的GIGI,不再受大起大落的情緒困擾,在平穩的情緒中重新尋回自己的價值,也不再輕言放棄生命。記得GIGI曾經說了一句話:「只有面對自己的問題,亦只有把問題的根源解決,才能迎接希望!」希望對所有人來說永遠都是一帖良藥,我很喜歡GIGI的說話,亦希望藉此寄語患者,有時候走多一步,可能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摘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麥棨諾醫生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AM730-醫ZONE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消鬱解躁-一步的力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