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健康:完美孩子的重擔 (二)

低落的情緒困擾了俊彥整整一個月,媽媽早已察覺到他整天愁眉不展,問了幾次又不得要領,心裏戚戚然,旁敲側擊地從其同學父母口中,打聽到他被女同學「拋棄」,極之憤怒的同時,先要照顧好俊彥情緒。媽媽於是經朋友介紹,來到我的診所。

俊彥患上了適應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他對失戀帶來的壓力有焦慮及緊張的負面情緒,呈現極度不能調適的情形。與抑鬱症或焦慮症不同,適應障礙針對單一事件,並只會持續一段短時間,當壓力解除之後,症狀亦隨之消失。

我處方了輕劑量藥物予俊彥,並引導他專注當下,着眼身邊,珍惜父母及朋友的關愛,他正要步入人生最燦爛的階段,何必為發展不到3個月的初戀而停滯不前?

可是,對我而言,最應該處理的,並非俊彥的問題,而是其父母。

說得俗套一點,媽媽是個「兒子控」,喜歡俊彥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對他有着過度保護、關心的情緒,兒子的一舉一動,不單要知悉,還要可控制。顯而易見,媽媽過度溺愛俊彥,不只削弱其心理承受能力,更使他培養不了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俊彥就像溫室花朵一樣,經不起任何一點風吹雨打,青少年必經的戀愛經歷,暗戀、相戀、失戀……對俊彥來說,是個承受不了的打擊。日後升讀大學、踏入社會,鐵定有機會碰上形形色色非父母所能控制的事情。

每當他受到委屈,哪怕是一丁點,就會接受不了,碌碌無為尚可算無傷大雅,最怕抵擋不住負面情緒的攻擊,造成不可逆轉之後果。

文章刊登於信健康 |麥棨諾醫生 | 2024-04-08

個人的自信以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通過嘗試及失敗建立起來的,藉着一次次失敗、最後獲得成功的探索中建立自信,培養自我效能感。俊彥從小就有父母及傭人從旁協助,不需勞心神完成事情,更遑論經歷失敗;他缺乏自我,當面對失戀帶來的負面感受時,不知道該怎麼去緩解,只能被焦慮與無助的情緒困擾。

俊彥的病情與家庭關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關係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父母之關係,即夫妻關係;第二層則為父母與子女之關係,即親子關係,彼此間相互影響。俊彥爸爸是公司負責人,不但經常需要往來中港兩地,間中更需長駐香港,獨留母子倆在內地生活。

以我的觀察,爸爸應該患有自閉症而不自知,性格固執,不願意改變已建立的生活模式,儘管媽媽萬分遷就配合,仍未能完全合乎爸爸的要求,不時會有爭執,加上分隔兩地,要維繫親密關係更為困難。媽媽把對丈夫的感情轉移投放到俊彥身上,藉着對兒子的愛彌補夫妻感情的缺失。她駕馭不了丈夫,只好控制兒子;她得不到丈夫尊重,唯有爭取兒子的重視;丈夫沒能回應她的愛,只能寄望兒子欣賞她的付出。

如果這種錯位的家庭模式沒轉變,俊彥的適應障礙只會反反覆覆地出現,有機會發展成抑鬱症或焦慮症。孩子的問題不難解決,倒是其父母的想法甚難調校,相處模式亦非三言兩語可以改變,只能按部就班地逐點擊破,先讓俊彥的情緒得到紓緩,再找方法讓父母彼此認識自己的問題,最後找出問題根本,共同討論溝通協調,為俊彥營造一個良好成長環境。

文章刊登於信健康 |麥棨諾醫生 | 2024-04-22

信健康:完美孩子的重擔 (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