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專欄之 愛無界限

「情、性」專欄之 愛無界限

愛是從神來的,二人彼此相愛理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是神所喜悅的,為何某些人的戀愛路卻得不到父母、弟兄姊妹的祝福、甚至遭受社會人士的咒罵,飽受壓力?筆者曾接觸多個個案,他們因家人的反對、社會的目光而患上情緒病,甚至質疑自己的人生,這是筆者作為醫生不想看到的。

張小姐,三十歲,是教會的活躍份子,積極參與多個事奉崗位,如詩班、青少年事工、傳道部等。她有一位感情穩定的男朋友,他是教會的弟兄,二人拍拖多年並計劃明年共諧連理,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認同二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由於籌備婚禮和佈置新居的事情繁多,他們既希望婚禮能夠盡善盡美,又要迎合雙方家長的意見,故二人近日常因此而起爭執。

小姐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亦是同一教會的姊妹,張小姐事無大小都會跟她分享,當然,與男朋友之間的意見分歧也不例外,這位朋友知得一清二楚。張小姐偶然會覺得這位姊妹比男朋友更了解自己,跟她一起生活定必比跟他更輕鬆快樂,「難道一生要跟一個不合適的人走下去?」漸漸地,張小姐開始懷疑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應該是這位姊妹,而不是自己的男朋友。起初,張小姐對這份心思深存懷疑,曾嘗試多天不跟這位姊妹聯絡,但內心有迷茫、痛苦之感覺,思念之情更甚,因此,張小姐認定了自己喜歡這位姊妹。但與此同時,她的內心充滿了掙扎和矛盾,「連自己也接受不了的事情,身邊的人豈能接受?!」她對自己的心思感到愧疚,嘗試勉強自己抽離而獨自繼續走下去,但心裡難受和矛盾仍是相當嚴重,不曉得怎樣面對,更不知怎樣向男朋友和這位姊妹表白內心的真實感受。隨著婚期迫近,張小姐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困擾,晚上睡不好,日間沒精神工作,最後,她勇於去尋求精神科專科醫生的協助。

純粹在醫學上,愛一個人並沒有種族、年齡、階級和男女之分,是根據個人的生理、心理和性需要而作出的選擇。伴侶彼此滿足,這份滿足是包括情感、生理等方面的感覺,喜好和要求因人而異。醫學界暫時並沒有確定同性戀的成因,有研究指出同性戀跟遺傳、先天性或個人經歷有關。筆者最關心的是當事人的身體和情緒狀況,如果因為社會、宗教或傳統思想的看法,令當事人被排擠和歧視,甚至出現失眠、抑鬱、焦慮等症狀,這是多麼可悲呢!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既然沒有影響到別人,社會是否應該放下成見,彼此尊重呢?!

摘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麥棨諾醫生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談天說道 -「情、性」專欄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情、性」專欄之 愛無界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