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壓力媒體訪問
2023年 12月21日 新城電台 |【【新城健康管家】如何避免憂鬱症復發?原來照顧者亦需要情緒疏導?|鄭萃雯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 | | |
2023年 12月15日 新城電台 |【新城健康管家】抑鬱症的治療方案?電擊真的能治療精神病?分析影響康復的風險因素!|鄭萃雯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 | | |
2023年 12月09日 新城電台 |【新城健康管家】發現抑鬱問題應及早接受治療!家人支援對患者具關鍵性影響|鄭萃雯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 | | |
2023年 12月02日 新城電台 |【新城健康管家】本港情緒障礙個案不斷增加|了解抑鬱成因與徵狀|別錯過身邊人的求救訊號!|鄭萃雯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 | | |
2023年 07月06日 晴報 李玟離世|醫生拆解3大抑鬱症惡化徵兆 家人勸慰時一句話恐成催命符 | | |
李玟離世|醫生拆解3大抑鬱症惡化徵兆 家人勸慰時一句話恐成催命符
樂壇天后李玟(CoCo)近年飽受抑鬱症煎熬,日前在家中割腕輕生,昨日返魂乏術,終年48歲。據統計本港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除了突然默默交代身後事,家人如發現抑鬱症患者突然在家中「行唔安坐唔落」,或屬病情惡化先兆。另外,他提醒家人在開解時,一些批判性、指導性說話例如「堅強啲」、「好小事」等,反而有機會帶來反效果。醫生亦分享一宗病例,一位表面生活「幸福美滿」的太太背後卻患有抑鬱症,幸好丈夫因一個小細節發現異常,及時阻止太太輕生。
據統計本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常見徵狀包括失眠、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等,但不少港人都曾經出現,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症患者呢?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臨床上醫生最基本會評估病人是否有「功能失調」情況,例如「唔返工」、「唔想做人」,不再做平時會做、需要做的事等,如出現情緒大變、長期「好灰」,更是病情惡化徵兆。
陳仲謀指抑鬱症患者只要定期食藥覆診,絕大部分都可以能痊癒,但部分病人如再遇上重大打擊、自行停藥則有機會惡化。如何察覺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陳仲謀指,除了長期失眠及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和動力外,比較明顯是病人會在言語間透露尋死念頭,例如提到「唔想做人」、「做人無意思」等,而且會寫下遺言、遺書,默默地安排身後事,「例如將貓狗安排畀人照顧,將銀行卡、密碼交託畀家人等等」。除此以外,家人還可留意一個小細節:
「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細節,就是抑鬱症患者,在家中突然『行唔安坐唔落』,不停在家中踱步『坐唔定』,而且表現得非常痛苦,這情況過往經常出現,反映他的病況可能已經很嚴重。」
一句說話恐有反效果
當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時,很多時家人、朋友都會不斷說鼓勵說話,陳仲謀提醒部分說話或會帶來反效果。他舉例指,很多時家人在勸慰時會對病人說「堅強啲」、「放鬆啲」、「好小事」,然而這些指導性、批判性說話,反而有機會病人情緒更差,「有些病人會覺得『咁小事我都應付唔到,即係我更加無用』。」他建議此時親友應避免給予太多意見,「以耳代口」充當聆聽者,讓其舒發情感,去了解病人的內心感受,並表示理解和體諒。
對於避免患上抑鬱症及令抑鬱惡化,陳仲謀有以下建議:
- 恆常做運動
- 良好的社交活動
- 避免進食增加憂鬱風險的高卡、垃圾食物
- 不要以吸煙、飲酒、濫用藥物抒壓
- 多曬太陽及進行戶外活動
3大抑鬱症高危族群
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以下3類人士較容易患抑鬱症,
- 有家族遺傳:抑鬱症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如基因遺傳或家族中曾有精神疾病病史,患上抑鬱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
- 有童年陰影:環境因素是誘發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如從小被自己的父母否定,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童年時期若曾遭受心理創傷,會增加成年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
- 自我形象低落:經常缺乏自信或有強烈的負面自我概念,很容易跌入不斷自我批評的漩渦中,例如當紅明星若對網上言論非常敏感,容易因一個眼神或言語受影響。
麥棨諾指出,如果出現多項以下的症狀,而持續超過一至兩星期,同時影響到正常生活,便可能患上抑鬱症:
「心情低落(認為自己無用、無希望及無價值)、對喜好失去興趣、易發脾氣、思覺失調(出現幻聽及妄想等)、充斥負面情緒、性格大轉變、不願與人溝通。」
病例:細心丈夫救回絕望太太
麥棨諾指部分抑鬱症患者很難被察覺,即使「生活美滿」也有機會患上,他分享曾遇到一宗病例,女患者與丈夫育有兩名小孩,生活穩定無經濟壓力,更準備提早退休。
但在某個晚上,丈夫發現她將自己反鎖在浴室,開門後丈夫發現浴室窗戶打開、窗台盆栽全被移開,他開始懷疑老婆有自殺傾向,於是帶她就醫,麥醫生則透過心理和藥物治療,助其紓緩情緒問題。然而另一個晚上,丈夫發現她在深夜靜悄悄離家,尾隨發現她走到大廈的平台企圖跳樓輕生,幸丈夫及時阻止,才避免悲劇發生。麥醫生決定改用更快見效的方法,採用噴鼻式藥物,其病情才逐漸好轉。
麥醫生提醒,要避免抑鬱症出現,首要採取預防方法,「其實一般人會定期做身體檢查,但大腦健康亦同樣重要」,他建議一般人每3至5年做一次情緒精神檢查,如高危族群則應每年一檢,讓醫生及早發現病灶,才能降低風險。
家人有否患抑鬱?4大層面判斷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接受《晴報》訪問則表示,朋友和家人往往為未能察覺到身邊的抑鬱症患者而感到內疚,其實可透過以下4大層面,判斷身邊人會否有機會患上抑鬱症:
- 1.睡眠:睡眠質素欠佳,出現失眠、發惡夢及入睡困難(躺到床上超過30分鐘仍沒法順利入睡),令情緒變差
- 2.味覺變差:吃不出食物味道,又或是突然愛吃甜食
- 3.長期便秘:腸胃出現異常情況,如長期便秘
- 4.失去興趣: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如一直盯著手機但沒有專注
作為家人和朋友,當發現抑鬱症患者面對情緒起伏時,往往想要伸出援手。黎大森指出,聆聽是「給予回饋」的最佳方法,讓其宣洩負能量。他以失眠為例,若在勸慰時對患者說「瞓唔到呀?再努力啲試吓啦!」,反而令患者更有負擔。相反,他建議此時親友應說「見你瞓得唔好,係咪有嘢擔心?可以同我傾傾!」,同時聆聽過程中不應給予意見,也不要給壓力他們要立刻好轉,只要用將心比己的方式與患者溝通,便對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我不反對安順寄情於物,有些時候,這也是個不錯的排鬱之法。只是,她的情似乎寄得有點過了火,她跟我說,她不時會與「丈夫公仔」對話,生活遇上不順之事,第一時間會找「丈夫公仔」傾訴;睡覺時,又會預留床的一半位置,讓「丈夫公仔」得以安睡,即使祖兒不時邀約她外出,她都推卻說想待在家中。我聽罷不禁與恐怖電影的情節聯想起來,而安順,就好像電影中因受不了打擊而要大開殺戒的女主角。我當然不是認為她有殺人的念頭,只是她的行徑,無疑是反映其還未刻服丈夫離去帶來的哀痛,她拒絕接受丈夫已離世的事實,甚至以「丈夫公仔」來逃避現實,孤立自己。
安順幾十年來的生活都環繞著丈夫,雖說早已有心理準備,但當丈夫撤手人環,她頓然失去生活的重心、因而感到無助,對將來充滿疑問,甚至不知如何生活,夾雜她認為照顧丈夫不力的愧疚,她的抑鬱焦慮程度已達至不可收拾的地步。藥物當然對她有明顯的幫助,最基本是可以讓她得以安睡,再來就是心理輔導,我轉介了她到臨床心理學家進行哀傷輔導(grief counseling),讓她慢慢地接受喪親的痛苦,把美好的人與事,成為只屬於自己的專屬回憶。
我一直陪同安順面對整個過程,鼓勵她想想將來、訂個目標,不一定要走丈夫為她鋪好的路,她也可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維持日常生活,讓她不至於長時間停留在虛無感中,也能幫助她逐漸走充滿期待的人生。
現時,安順仍需服用藥物,但她開展了自己的新生活,嘗試參與一些以前從沒想過的事,除了間中會相約朋友外出聚舊,亦嘗試一些從未想過會接觸的生活-義工服務,她希望以自身照顧丈夫的經歷,為走在生命最後一程的病患出一分力,成為了善終服務的義工。雖不愁生活,但為了讓自己見識更多,她找了一份簡單的兼職工作。最近一次的覆診,她告訴我,想起丈夫的時間好像越來越少,有時忙得喘不過氣,腦海整天也不會浮起丈夫的身影。
陪偶如陪夫(三)
她偶然於網路上找到把人像照片製成物件的廣告,想到掛念的丈夫,不如試試下個單,把丈夫的照片印在攬枕之上,好讓自己想念他時,抱抱攬枕,得到一絲絲心靈的慰藉。也不知是安順過於思念丈夫,還是公司製作認真,成品的像真度很高,她甚為喜歡。丈夫過世後,她一直都難以入眠,但得到攬枕後,每當半夜在床上輾轉之時,她就拿出攬枕,閉上雙眼,一邊輕撫丈夫的照片,一邊回想與丈夫相處的點滴,神奇地,安順在不知不覺中安然入睡。偶然熊抱攬枕仍是睡不著,她會拉著「丈夫公仔」起床,播起音樂,在大廳中與「丈夫公仔」翩翩起舞,她對我說,從前與丈夫最大的娛樂,就是跳社交舞,他倆不定期到舞廳,沉醉在專屬於他們的舞池中。
慢慢地,安順開始上了癮,點選了丈夫不同時期的照片,把家中可印上照片的物品,都變成丈夫的樣貌,不僅把照片印在不同的物件之上,還會為「丈夫公仔」裝身,把丈夫生前的衣物給「丈夫公仔」穿上,甚至連假髮都一併購入,不時為「丈夫公仔」轉換造型。看著隨處可見的「丈夫公仔」,她再次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又再被丈夫填得滿滿。
鄰居祖兒形容,安順丈夫過世後,她曾拜訪安順家幾次,每次都有心裡發毛的感覺,安順家的牆上掛滿與丈夫的合照,架上放了丈夫送給安順的禮物,連供客坐的梳化,都沒有一個吉位,只有一個個大小不同、以其丈夫照片製成的咕臣,彷彿安順的丈夫的身影無處不在。最令祖兒下定決心拉安順來見我,是她不止一次目睹安順手挽丈夫的人形公仔,一步一步地走到餐抬,安放好「丈夫公仔」後,在桌上擺好兩份碗筷,把丈夫生前最愛的餸菜夾到他碗中,一面吃飯,一面與「丈夫公仔」聊天。祖兒跟我說,如果不知道她丈夫已離開人世,單看畫面,會很懷疑安順是否看見一些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陪偶如陪夫(二)
安順形容,丈夫把她當女兒養,用他一輩子的時間寵愛自己、在乎自己、關心自己。丈夫更明言沒計劃生兒育女,希望全心全意地照顧安順,不讓兒女奪去對她一分一毫的關注。過去的二十多年,安順沐浴於丈夫的溺愛之中,感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我留意到,唯有談及丈夫時的安順,才展露出嘴角上揚的表情,其餘的傾談時間,都是語氣平淡得像是訴說別人的故事。
她理所當然地以為丈夫會與她白頭到老,誰知一場癌症,折磨了丈夫兩年多,最後他還是敵不過病魔,與世長辭。由丈夫得知自己患病開始,已對安順日後的生活擔心不已,即使大病當前,亦把大部份的心神放在安置安順之事上,為她張羅日後的生活費、為她添置不同的設備、為她規劃生活……安順除了感動,還心存歉意,覺得自己成了丈夫的負累,會不會是自己令他的病情加重? 自己能不能為面對辛苦抗癌的丈夫出點綿力? 安順認為,是自己讓丈夫一生的最後一程走得如此不安心。她的抑鬱情緒因而一點一滴地累積,直至變成全世界最可憐的女人時,就一發不可收拾。
安順的世界,幾乎整輩子都是環繞著其丈夫,病前為丈夫打理家庭,管理膳食,丈夫早上出門前定會備好豐盛的早餐、愛心飯盒當然也少不了,下午會在家打理家頭細務,希望丈夫回家後得以舒適地休息;黃昏之時,亦是準備晚餐之時,安順每頓晚餐都會煮上一個丈夫喜歡的菜色,務求丈夫吃得香、睡得好。丈夫仍未病發前,她偶爾會相約朋友外出,來個下午茶、或是晚餐,雖然次數不多,但總算是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丈夫病發後,安順把全部的時間都留給丈夫,糾纏於忙碌的照顧中,每天陪丈夫出入醫院化療、準備適合癌症病人的膳食、不時推著坐著輪椅的丈夫到公園散步,展望將來,計劃著病癒後的旅行大計……從前與丈夫點點滴滴的甜蜜回憶,如今都化作輕煙,安順不甘亦不願棄掉,很想把這輩子最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心中。
陪偶如陪夫(一)
安順是被朋友連拖帶拉地來到診所,她由步入診所大門,乃至來到我面前,都擺著一幅臭臉,彷佛全世界都虧欠了她。她當然不想跟我對話,只是不斷強調她很好、她沒事,不明白何解被拖到精神科診所。
與她一同前來的是我的「老朋友」祖兒,是老朋友,又是老客人。祖兒的弟弟是我的舊病人,診治了幾年,現時已不用服藥,由於她每次都陪弟弟覆診,又密切跟進弟弟的病況,我因而與她熟稔起來,而安順正是被她拖著來、青梅竹馬的鄰居。
祖兒知道安順很怕生,不習慣與陌生人聊天,50多年來,只因小病看過幾次醫生,要安順對首次見面的我,交代其背景與經歷,如同要在石頭鑽出血般困難。祖兒一進入診所,就興奮地與姑娘們聊東聊西,希望盡量淡化診所嚴肅的氣氛。即使來到診症室,亦恰似老朋友相見聚會般,東扯西扯,我自然配合她的用意,不經意地把話題帶到婚姻之上。
我們營造的氣氛或許漸漸對安順起了效用,她的臉容在不知不覺間寬容起來,縱然我們談到她的痛處,她亦僅僅停頓了一下,沒甚顧忌地說起她的過去。她終於承認,自己處於抑鬱的狀態,而且不是短時間,而是持續了差不多2年,甚至她覺得自己已習慣與低落的情緒相共存,所以沒有想過要把「它」解決掉。
安順說:「負面情緒我不怕,來到今天,我可說是什麼都不怕了!真的,你讓我現在去死,何嘗不可?」我從「來到今天」這句,肯定她有所經歷。她直言兩年前是其人生的最低點,她的一生最愛—丈夫因癌病而離開人世。安順娓娓道出她與丈夫的點滴,她讀書時期結識了丈夫,是她的初戀,也是她的唯一,自拍施時期開始,丈夫就很庝愛她,她說一,丈夫從來都不會說二。大學畢業後就步入了婚姻之路,丈夫對她的關懷,只增沒減,他怕安順外出工作會累壞,積極打工累積財富,經營了一盤小生意,讓她婚後享受安坐家中的生活。
2021年 3月3日 | | NMO病人情緒處理系列 3 – 告別不幸感 |
2021年 2月16日 | | NMO病人情緒處理系列 2 – 怕復發的焦慮 |
思覺失調
抑鬱症
https://youtu.be/4RFh2_WIXtch?v=8U_Lb7FW0sI&list=PLhj9lyjzfdkl8tufyVmqzBs10LlCT0vmU&index=21
https://youtu.be/4RFh2_WIXK4
https://youtu.be/fN8Hkxai–Q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其他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