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人心路歷程

變性人心路歷程

如果穿上不合身的衣服,任誰都會渾身不自在,甚至很想立即脫下來,換上另一件。但這件衣服如果由出生至今都要穿上,無法脫下,每當照鏡或俯首時,這件難看的衣服映入眼簾,那麼時時刻刻都是折磨。

電影<<丹麥女孩>>喚起大眾對變性人的關注,其實對戲中主角Lili Elbe及其他性別不安症(Gender Dysphoria)的朋友來講,身體從來就是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他們當中有人不惜犧牲種種來進行變性手術,就是希望擁有自在的人生。

變性絕非一時意起,有男士結婚多年,供養子女長大成人,為妻子買了樓房,安頓好家人後,才毅然在60歲變性,他寧願放棄大好家庭,只為實現從小至今的夢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在二十多年前,性別不安症的成因眾說紛紜,有說是先天而成,沒有原因:有說與後天有關,例如家族重男輕女或相反,令孩子認為擁有另一性別可獲尊重和關愛。亦有指是兒童遭受暴力或性侵對待,便對性別有錯誤想法,才想要摒棄原有性別。基於上述推論,醫學界曾認為可透過心理治療「糾正」性別不安症的想法,無須進行變性手術。但是,這些人接受心理治療後非旦沒有好轉,更提升了抑鬱及自殺的數字,於是大家再循其他方向如基因及腦部尋找答案。

腦部構造異於同性

終於,近年有人在腦部主宰性別區間發現,若是男性想變成做女性,這位男性的腦部構造,跟女性腦部是差不多的,相反女性要變為男性,她的腦部結構是亦與男性相若。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人的心理與生理有先天上的反差,強行「拗直」想法才是違反自然,所以現時醫生是順著決意變性的人士的意願來協助他們。

或許你會疑問,性別不安症是否一種病?美國精神會出版的DSM-5 手冊明確指出,性別不安症歸類為疾病,除非他們因此而在社會、職場及人際等方面遭到困擾而有精緒病。

要在香港接受變性手術,必須接受兩年或以上的精神科評估,事主要按醫生指示做足心理準備,逐步邁向手術之路,期間要清楚了解現時是否適當的變性時機,以及衡量自己是否能面對種種困難,包括家人朋友的疑問,身體巨變及社會待遇等,此外還有很多實際問題如更改學歷,證書及護照上的性別等,事主是否願意向各方面機構陳明事實? 醫生更會接見事主家人一起討論。假如事主最後決心「除之而後快」,精神科醫生才會推薦事主做變性手術。

手術前須嚴謹評估

本地人口中,每2.5萬人就有一個由男變女的個案,每6至10萬人就有一個由女變男的個案,比率懸殊是因為社會較接受女性作男裝打扮,因此男性要堂堂正正出入女洗手間,於女病人房留院或犯人事時拘禁於女囚倉等,便需要要名正言順的身份—完成下體變性手術,再加上醫生文件證明,本地的法律才允許在身份証轉變性別。有人批評香港條例嚴苛,拖延有心人接受手術,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我們只是讓事主從容地成為想做的性別,而非手術後才驚覺事實不如想像。曾有港人在沒有評估的情況下於泰國接受手術,但過後生理及心理狀態都相當不理想,事後要接受精神科治療。因此,在本地接受變性手術後後悔的數字為零,原因是事主全都接受過嚴謹評估。精神科醫生通常只在手術前期協助事主,在完成手術後,事主既已完成目標,亦再無情緒上的困擾。所以精神科醫生主要是陪同事主走過前半段路。

即使有性別不安症,不等於必然要做手術切除原有性器官,很多人只須改變衣著及舉止,任由原有性器官存在,已能化身另一性別生活;但有些人意願非常強烈,只有手術一途才可幫助除下心靈珈鎖。有位事主原本是女性,從小自覺錯了性別,在學時期因不肯穿校裙上學而被逐出校,後來求職時認為自己是男性而尋找工作,卻不獲聘用,於是靠健身令身形健碩,還自行注射男性荷爾蒙令聲線低沈及生鬚,像足一個真漢子。然而過量注射男性荷爾蒙令事主提過出現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專科醫生發現事主起病原因後,便轉介至精神科跟進。我們引導當時的「她」以正確方法成為男性,其後安排變性手術,讓她償了心願。

本港法律列明下體只要有部分陰莖特徵,如將陰核擴大,變成小陰莖,已可更改法律上的身份;但這位事主堅持要建立完整陰莖,因為「他」已有太太,希望進行性行為。於是外科醫生從事主的小腿骨抽取部分造成人造陰莖,但手術後尿道經常收窄,引致發炎,事主須長期插尿管,更為此進行過十幾次手術。我問事主,如此痛苦,值得嗎?他堅定的地說,就算死在手術上桌上也值得,因為變性令你獲得尊嚴。

其實變性人亦是正常人,他們只為追求一己理想,並非要傷天害理,大眾對他們有多一份包容,多一分接受,便為他們添多一分尊重,這才是真正的大愛。


摘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麥棨諾醫生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香港信報《健康生活》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變性人心路歷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