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明明不缺物質,卻仍然進行病態偷竊?本港曾經出現高收入人士到超市偷竊的個案,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為甚麼經濟能力高的人都會偷東西?麥棨諾醫生及其醫療團隊將會為大家深入介紹竊盜癖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讓大家更了解竊盜癖這種情緒障礙。
什麼是竊盜癖?
竊盜癖(Kleptomania)是一種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即使盜竊者並不需要該物品,也不會從偷竊中獲得實際的經濟利益,他們亦會進行盜竊,是一種無法控制的精神疾病。與普通的盜竊不同,竊盜癖是一種強迫性行為,一般伴隨著情緒上的困擾,偷竊者就算知道自己可能因此面臨法律後果亦會無法控制。
竊盜癖症狀
由於心理和情感上的困擾,竊盜癖的患者無法控制偷竊的衝動。以下為主要的竊盜癖症狀:
無法控制的偷竊衝動
竊盜癖的核心症狀是對偷竊這一個行為產生強烈衝動。即使物品對患者並無實際需求或價值,他們會感到無法控制地想偷竊。
偷竊的物品無實際價值
竊盜癖患者所偷竊的物品通常對他們並不重要,這些物品可能是價值不高的日常用品,甚至是無用的物品。患者並不會因為偷竊而獲得金錢或實際的利益。
產生強烈的內疚或焦慮感
偷竊後,患者往往會感到極度的內疚、羞愧或焦慮。雖然他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不過他們並不會停止盜竊行為。這種情感上的困擾,一般未能阻止他們重複進行偷竊。
獲得短暫的滿足感或快感
雖然竊盜癖患者在事後會感到內疚和焦慮,但他們在偷竊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短暫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而這種快感會讓他們不自覺地重複進行偷竊。
反覆發生
竊盜癖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精問題,並且會反覆發生。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控制住衝動,但隨著情緒困擾加劇或壓力增加,偷竊行為很大機會再次發生。
影響日常生活
這種病態的偷竊行為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包括社交關係破裂,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訴訟等後果。
竊盜癖症狀主要是由於患者出現情感或心理上的問題而導致無法控制偷竊行為。竊盜癖的症狀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素下降,同時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竊盜癖例子
在本港亦有不少高收入人士進行盜竊行為,其中最令社會關注的案件莫過於以下個案: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及其丈夫於早前在超市偷取價值超過1600元的食物,最後裁定罪成,罰款5,000元,對其社經地位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外國方面,荷李活女星薇諾娜瑞德從童星開始進入娛樂圈,不久就因成名而備受矚目。她在孩童的時期經歷過霸凌,令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亦長期受到嚴重憂鬱症的折磨。之後,她因在百貨商場偷竊價值5500美元的服飾被捕,對她的形象造成了重大的打擊。
竊盜癖原因一覽
到底為甚麼會患上竊盜癖?竊盜癖的原因主要是由生理、心理、遺傳及社會環境與文化因素造成,例如:
生理因素
大腦化學物質的失衡
竊盜癖可能與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以多巴胺(Dopamine)為例,這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廣泛存在於大腦和其他神經系統中。它在多種生理和心理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多巴胺被視為「快樂物質」,當我們做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例如吃美食、達成目標或獲得讚美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的感覺。不過,多巴胺分泌異常會令到人們強烈地追求成癮及衝動性行為(例如吸毒、賭博、盜竊)所帶來的快感。
大腦結構異常
竊盜癖患者的前額葉皮層(負責控制衝動的部分)可能存在異常,令到患者更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心理因素
情感與心理困擾
許多竊盜癖患者可能經歷過情感上的創傷或困擾,例如虐待、忽視、家庭破裂等。這些情感上的創傷有機會令他們難以處理負面情緒,從而尋求偷竊行為作為情感上的「逃避」或「釋放」。
內心空虛和缺乏自我認同
患者常常感覺內心空虛,對自己缺乏認同,促使他們通過偷竊來尋找一種短暫的滿足感。
壓力與焦慮
患者在情緒壓力過大時,可能會將偷竊視為一種緩解情緒、減輕焦慮的方式。偷竊帶來的短暫快感可能會成為他們逃避情感困擾的方式。
衝動控制困難,竊盜癖與衝動控制困難密切相關。患者無法抑制偷竊的衝動,這種衝動性行為常常不計後果,甚至在知道偷竊是錯誤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控制。
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
家族遺傳是造成竊盜癖的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其他成員患有類似的衝動控制障礙或心理疾病(例如強迫症、成癮行為等),患竊盜癖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社會環境與文化因素
社會與文化壓力
社會環境中的壓力、對物質的追求或某些對文化的價值觀也可能影響竊盜癖的發展。例如在競爭性強或物質主義的社會中,個人可能在無法滿足外界期待的情況下感到焦慮或沮喪,進而形成偷竊行為。
缺乏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
患者可能不懂得有效的情緒管理或衝突解決技巧,使他們利用偷竊來應對壓力或其他情緒問題。
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的影響
竊盜癖經常與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如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或成癮行為(如賭博成癮)並存。患者可能同時承受多種情緒困擾,令到竊盜癖更加難以控制和治療。
竊盜癖治療方法
治療竊盜癖通常需要配合心理和藥物治療,而竊盜癖的主要治療方法有:
認知行為療法 (CBT)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主要的竊盜癖心理治療方法之一。這個治療方法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情感和行為之間的關係,讓患者理解為何會有偷竊衝動及這些衝動背後的情感來源,並學會應對和管理衝動行為,改變可能引發偷竊行為的負面思維(例如焦慮或者抑鬱等),幫助患者以更積極的方式處理壓力和情緒問題。
抗抑鬱藥治療
針對竊盜癖,醫生主要使用抗抑鬱藥進行治療,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有助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水平,對情緒、焦慮、衝動控制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治療竊盜癖有法 情緒問題不可怕
相信閱讀完以上文章後,大家都對竊盜癖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初步的理解。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有類似情緒問題,歡迎諮詢麥棨諾醫生(Dr Greg Mak)及其專業醫療團隊,讓我們與大家共度難關。
參考資料: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22.html
https://drkuo-clinic.com.tw/medical_information/cbt/
https://kwycc.org/wp-content/uploads/2014/07/Smartteen_24.pdf
https://technews.tw/2023/02/22/kleptomaniacs/
https://www.reangel.com/Article.php?LI=170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2233
https://www.psychiatry.org/psychiatrists/practice/dsm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kleptomania/symptoms-causes/syc-2036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