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鬱症症狀為情緒大起大落,患者抑鬱期時哀傷失落,躁狂期時異常亢奮,行為舉止甚至可以用狂妄來形容。雖為情緒病,但一般心理治療僅能協助躁狂抑鬱症患者盡快投入生活,必須透過精神科藥物治療躁鬱症,方能治本,讓患者走出情緒兩極的困境。近年除口服藥物外,長效注射劑也成為了一種新選擇,每月注射一次,便可有效有助持續穩定情緒,為病患意識較差的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
什麼是躁狂抑鬱症?
躁狂抑鬱症,亦稱為雙相情感障礙或兩極情緒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會經歷情緒極端的變化。在躁狂時期,患者表現出亢奮、自信膨脹等症狀;而在抑鬱期,則會出現情緒低落、興趣缺失、無助絕望等表現。
這種情緒的極端波動會嚴重影響躁狂抑鬱症患者的思維和行為,干擾患者的正常生活。在躁狂期,他們可能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行為;而在抑鬱期,患者則可能陷入自責和自殺的危險境地。
躁狂抑鬱症的成因
躁狂抑鬱症的成因涉及多種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基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衡、生活壓力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雖然目前沒有治癒的方法,但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等綜合性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逐步重建正常生活。
躁狂抑鬱症症狀包括情緒易波動 性情大變亦是病徵
楊氏躁症量表(YMRS)是評估躁狂抑鬱症症狀最常用的量表之一。該量表包含 11 項目,根據病人對其過去 48 小時臨床狀況的主觀報告進行評估,並且根據臨床訪談過程中的觀察提供額外資料。這些項目是基於已發表的躁狂症核心症狀描述選擇的。
楊氏躁症量表評估
每個項目的目的是評估患者該異常現象的嚴重程度,而以下所提供的指標僅作為評估躁狂抑鬱症症狀的參考指南:
- 情緒高漲(Elevated Mood)
- 0 – 無情緒高漲
- 1 – 輕微或可能有情緒高漲,需詢問
- 2 – 明顯的情緒高漲;樂觀、自信、開朗
- 3 – 情緒過度高漲
- 4 – 過度欣快
- 運動活躍度/精力增加(Increased Motor Activity-Energy)
- 0 – 無增加
- 1 – 主觀感覺精力增加
- 2 – 活躍、手勢增多
- 3 – 精力過剩,有時過度活躍,不安(可安撫)
- 4 – 運動興奮,持續過度活躍(無法安撫)
- 對性的興趣(Sexual Interest)
- 0 – 正常
- 1 – 輕微或可能對性產生興趣
- 2 – 明顯增加
- 3 – 自發性談論性內容、過度性行為
- 4 – 明顯性行為
- 睡眠(Sleep)
- 0 – 沒有睡眠減少
- 1 – 睡眠少於正常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 2 – 睡眠少於正常時間,超過一小時
- 3 – 睡眠需求減少
- 4 – 否認睡眠需求
- 易怒(Irritability)
- 0 – 無
- 2 – 主觀上感覺易怒
- 4 – 評估中有時易怒,近期有憤怒或煩躁情緒
- 6 – 評估中經常易怒,語氣簡短、冷漠
- 8 – 敵對、不合作,無法進行評估
- 說話(語速與話量)(Speech – Rate and Amount)
- 0 – 沒有增加
- 2 – 變得愛講話
- 4 – 語速或話量有時增加,有時冗長
- 6 – 說話急促,語速和語量持續增加,難以打斷
- 8 – 壓迫性語言,無法打斷,持續不間斷的語言
- 語言 – 思維障礙(Language-Thought Disorder)
- 0 – 無
- 1 – 旁敲側擊;輕微分心,思維快速
- 2 – 容易分心,失去思路,經常換話題
- 3 – 思維飛躍;偏離主題,難以跟上
- 4 – 語言不連貫,無法溝通
- 思維內容(Content)
- 0 – 正常
- 2 – 擁有可疑的計劃或新興趣
- 4 – 特殊項目或過度宗教化
- 6 – 自大或偏執的想法
- 8 – 妄想或幻覺
- 破壞性 – 攻擊性行為(Disruptive-Aggressive Behavior)
- 0: 無
- 2: 防備心強
- 4: 要求過多
- 6: 威脅他人,大聲叫喊,評估有困難
- 8: 攻擊性,有破壞性行為,無法進行評估
- 外表(Appearance)
- 0 – 衣著整潔,儀容得體
- 1 – 輕微不整潔
- 2 – 打扮不整潔,中度凌亂,過度穿著
- 3 – 服裝凌亂,部分裸露,濃妝豔抹
- 4 – 完全不整潔,裝飾過度,奇異穿著
- 洞察力(Insight)
- 0 – 承認自己有病;同意接受治療
- 1 – 覺得可能有病
- 2 – 承認行為改變,但否認自己有病
- 3 – 承認可能行為有變化,但否認自己有病
- 4 – 否認任何行為改變
由於躁狂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情緒障礙。患者會經歷情緒的劇烈變化從極度的躁狂期到深度的抑鬱期。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躁狂抑鬱症症狀:
躁狂期
- 心情感覺良好、非常高興甚至狂喜
- 說話急速
- 容易變得煩躁
- 滿腦子新想法、甚至不切實際的計劃
- 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重要
- 容易作出草率決定(如亂花金錢等)
- 出現幻覺、思維混亂
- 不願睡覺
抑鬱期
當患者經歷抑鬱時,他們的情緒會長時間處於低落狀態,對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致,甚至無法再感到快樂。此時,他們經常感到極度疲倦,並可能遭遇睡眠困擾,令到他們難以應對日常生活的挑戰。在情況惡化時,患者可能會產生自殺念頭,甚至有自殺行為的風險。
- 情緒持續低落
- 認為自己毫無存在價值
- 感到過度自責和內疚
- 認為生活沒有希望
- 生起自殺念頭
- 容易感到疲憊
- 食慾大減或暴增
- 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 說話變少或沉默不語
這些躁狂抑鬱症症狀可能同時發生,而且患者的躁狂期可能與抑鬱期交替,在抑鬱期間,患者會變得情緒低落,以致難以應付日常生活。
真實個案:性情大變或因躁鬱症所致 最新針劑助穩定情緒
香港人工作壓力大,不少人會因為工作而變得焦躁,但如果出現性情大變的情況,那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40 多歲的偉民(化名)任職公務員,起初他的妻子以為他因工作壓力關係而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而偉民於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下,情況得以改善。豈料有天他突然性情大變,表現亢奮,行為變得衝動及不顧後果,甚至被發現簽下大量卡數及置業合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確診為躁狂抑鬱症。偉民在躁狂期症狀時感覺自我良好,使他不願意再覆診,經妻子多番勸說下方同意入院治療。由於病情急切,醫生先處方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及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sers)緩和躁狂抑鬱症症狀,而偉民的病情亦於兩個月後漸趨穩定,及後考慮到工作便利及其病識感較差等因素,故處方新一代的長效針劑作單一維持治療,無須口服藥物,亦能維持病情穩定。
脾氣暴躁就是躁狂抑鬱症?「心病」還需藥物醫
由抑鬱的極端走向躁狂的極端是典型躁狂抑鬱症的病情發展。精神科專科麥棨諾醫生指出,躁狂其實並非坊間所理解的「暴躁」及「容易發脾氣」,而是情緒異常亢奮、健談、自以為是,並容易因病情影響判斷能力而做錯決定,例如胡亂投資及購物。
麥醫生指出,不少人誤以為躁鬱症是「心病」,只是源於壓力或不愉快經歷,故選擇尋求社工輔導及心理治療,但其實它是一種具遺傳性的腦部疾病,必須依靠藥物治療。他說,情緒穩定劑一般是治療躁鬱症的主打藥物之一,可以透過驗血化驗其濃度,客觀評估藥物是否足夠,進而按需要調節藥物份量。
病識感低 躁狂抑鬱症治療藥物宜長效
麥醫生強調,由於躁狂期的病情進展一般比較急速而且極端,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躁鬱症治療藥物,有助快速緩解病徵,而它的長效針劑有別於俗稱「懵仔針」的鎮靜劑,可以穩定病情但不會令患者覺得呆滯或反應遲鈍。
部份躁鬱症患者對治療藥物依從性及病識感相對較低,不按時按量服藥的情況容易令病情反覆,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因應實際情況,與醫生商討轉用長效針劑。視乎患者的躁狂抑鬱症症狀及病情需要,長效針劑既可配合治療躁狂抑鬱症的藥物如情緒穩定劑使用,亦可作單一維持治療,為患者提供彈性的治療方案。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am730(本文為修訂版)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