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性別自己選擇!性發育障礙 不是病

自己性別自己選擇!性發育障礙 不是病

不知大家在成長路上,是否有一時一刻對自己的性別有過猶疑? 如果沒有,那你該慶幸人生路走得比較順暢了。可能你沒法想像,與生俱來的性別,竟然也會因而令一些人的人生路變得崎嶇不平。

性發育障礙(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DSDs)),是染色體由於某些原因,致使嬰兒的性器官的外形發展介乎男和女之間,亦即過去普遍為人認識,既非男,又非女的雙性人(intersex),患者可能因而會伴隨一些不明的症病,影響其成長路上的心理及社交發展。直至2006年,一群致力研究性別不明的醫學專家,把各種性別不明的狀況歸納為性發展障礙。

昔日的歲月裡,醫生會跟據其「專業」判斷或是父母意願來決定嬰兒雙性人的性別,別以為剛出生的嬰兒,只需進行一個簡單的小手術,就能回復「正常」,大部分的患者由於天生性器官發展不完善,在往後的成長路上,必須經歷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整形手術,以圖重整性器官,使其成為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正常人」。可是,誰可証實,所謂的專業判斷,就是正確的判斷? 就是患者的意願? 最近,美國芝加哥一間大型的兒童醫院,就過往對嬰兒因性發育障礙而進行的生殖器官整形手術公開致歉。代表醫生在訪問中明言: 除因醫療需要,醫護人員不應為性發育障礙的患者的生殖器官進行不可逆轉的手術,特別是陰蒂成形之手術。

無論是否以人權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決定自己身體任何的改變。而作為初生的嬰兒,根本就沒辨法作決定,也對身體沒有足夠的認知來作判斷。既是如此,醫護不可僅視雙性嬰兒為身體有缺憾的病人而以手術作出調整,父母亦絕不可在缺乏完整資訊下,依據個人喜好來決定性別。以不可逆轉的醫療手法把性別強加嬰兒身上,就如同把他們的命運一手掌握,忽略、甚或是剥奪其終身的選擇權。

大家對「細細老師」有否印象?她是香港鮮有願意現身說法的雙性人,她的成長路,正是因為醫生的一個決定,變得荊棘滿途。她因下體出現一條疑似陰莖的肉塊及類似睪丸的東西而被斷定為男性。自此,醫生們為了「追求」完整的性器官,為其進行了各式各樣的重整手術。青少年期的短短五年間,她進進出出手術室多達20次,肉體的痛苦不在話下,帶給細細老師最大的傷痛,是源自成長途上種種的心理壓力。她的乳房開始發育、陰莖太小、裡面又沒有尿道,難以站立小便,因而經常成為同輩取笑的對象,恥笑與欺凌變成為她成長期中揮之不去的一部分。

細細老師在男與女二元之間遊走與掙扎了40多年,一度懷疑自己患上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更因此出現自殺念頭,最後拋開社會的眼光、家人的壓力,忠於自己,把「睪丸」切除,身分證從此由男變女。最可笑的是,手術後,醫生告訴她,其中一顆「睪丸」,原來是卵巢,一直被認定沒有的女性性徵-陰道,原來也一直有缺陷地藏於她的體內。

很難想像,她一直以不屬於自己的性別活了幾十年,還要不斷為維持這個外界強加其身上的性別,而承受身體及心靈上不計其數的痛楚及抑壓,令他們步步荆棘地走在本應康莊的成長路上。

性別由天賦,不論男性、女性、跨性,雙性,他們都有決定自己的人生路向的權利;他們都有選擇取向的自由,任何人也不應強迫他們走上「別無他選」之途,雙性人的性別,還是留待他們自行選擇吧!

麥棨諾醫生
精神科專科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   城健康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自己性別自己選擇!性發育障礙 不是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