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醒來了嗎?

農曆新年過後,本港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每天翻開報紙,看到的是接二連三的學童自殺報導,他們大多數是由於學習壓力、情緒問題而選擇輕生,父母傷心欲絕,難以接受。我們的政府究竟會怎樣處理呢?

財政預算案提出,下學年起,教育局會將學習支援津貼擴展至支援確診患精神病的學生,而有關的經常性開支亦會額外增加撥款。學生確診患精神病,學校可向局方申請津貼作情緒支援。表面看來,政府因應接連的學童自殺事件而作出應對措施,但實際上,政府怎樣監控津貼使用?有需要的學童能夠得到及時的支援嗎?

公營醫療資源緊拙,精神科服務尤其不足。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每個早上需見30-40個病人,一個精神科社康護士或個案經理需跟進高達70-80個病人,根本沒可能仔細地跟進每一個個案。兒童精神病患者輪候首次見醫生的時間長達兩年之久,即使等到見醫生,也只能匆匆聊上數分鐘,這是完全不理想的治療流程。政府應該收集有關的數據,了解精神科門診的需求,與食物及衞生局,以及香港精神科學會合作,共同研究公、私營醫療合作方案,好讓有需要的學童儘快得到適切的治療,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香港的教育制度,過於重視學術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情緒健康管理。教育局與其花時間將TSA(全港性系統評估)變身為BCA(基本能力評估),倒不如全面檢討現行的教育制度和考試政策,令學童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中得以培養。加強老師和學校社工的培訓,也是刻不容緩!當學校發現學童的情緒異常時,應即時了解及跟進,有需要時可以尋求社會福利處的協助。現時,大部份學校設有家長教師會,藉此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除此之外,家教會應該舉辦心理情緒健康講座或工作坊,增進家長與子女的溝通,了解子女的需要,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

面對不斷的學童輕生事件,政府是否重視學童的心理健康?難道以為撥款便能把問題全部解決?假如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立即採取具體的改善措施,問題只會越來越多,更多的無辜學童求助無援,最終走上自殺的道路。究竟還要賠上多少性命,教育局才能醒過來呢?

教育局,醒來了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