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精神科即係黐線」這句說話,你是否認同呢?
作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多次,絕大部份處理的個案並不是坊間所想所認為的 –「精神科的對象就一定係黐線、發狂、有暴力傾向的人」,而是情緒個案。在華人社會上,情緒問題甚被忽視,社會環境彷彿告訴我們情緒是不應該生病的,因為患上情緒病便代表是軟弱,這是很大的謬誤。
每個人也有情緒,你會懂得生氣、發怒、唔開心﹔你也會懂得大笑、開心,這全都大腦區域給我們的感覺。既然每一個器官都有可能生病,那麼大腦也不例外,當情緒出現問題時,情況便跟其他器官出現毛病一樣,應該及早求醫,接受治療。
你曾否經歷過睡不好,沒精神上班,錯漏百出嗎? 這是工作能力不足所致,還是由於近日面對困擾導致失眠,而令工作表現下降? 精神健康與生活息息相關。
你會否接受情緒低落的人士駕車? 作巴士司機? 警察? 醫生? 當大家省察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時,我們面對情緒疾病的處理,便應該跟身體其他疾病同樣重視。我們不會抗拒每年做一次身體檢查,但為何不注重情緒健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重視精神健康? 我們應該多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日常生活會否因精神情緒而受到影響,更可以透過跟精神科醫生的傾談作出評估。假如情緒出現毛病,便應該及早治療,找出問題對症下藥,早日康復。精神病並不可怕,更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一世好唔返」、「要食一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