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再爆社區感染個案擔心隨時中招 醫生教你30秒紓緩緊張情緒
一提起新冠肺炎,必定引起大家的焦慮情緒,不能否定,現時社會上瀰漫着一片愁雲慘霧,各人也被焦慮不安的情緒包圍着,不但擔心自身安全,也同時為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們憂心忡忡。而且這不局限於香港,更關係着世界各地,無論身處何地,都離不開這些負面情緒。
假若你是情緒病患者,特別是有焦慮症、強迫症的患者,對這些負面情緒的反應會比平常人更為激烈;我是病人,會不會特別容易患上新冠肺炎? 患上了怎麼辦?會不會影響家人? 如何可以做更多的預防措施? 擔心的情緒總是纏繞在腦海中,像揮之不去的惡魔。
別大安旨意地認為以前自己身體健康,就能百毒不侵。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轉變,負面情緒依然來襲,既擔心疫情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不可收拾;又憂心自身的狀況,工作、生活、收入等都是未知之數,未來的去向更是前景茫茫。
先別論患上情緒病與否,因疫情而衍生的疏離感或多或少左右我們的日常生活。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大家也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朋友聚餐可免則免,連恒常的家庭聚會也敬而遠之;政府呼籲各公司讓僱員在家工作,同事既不相見,也難以交流;長期於家中缺乏支援地工作,使本來已不輕鬆的工作變得更加沉重。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往時的假日會安排娛樂節目,無論是戶外郊遊,還是室內看電影,都讓繃緊的我們,得到絲絲的喘息空間。可是,現時的疫情讓這種社會隔離變得無日無之,大家的負面情緒亦無限量地累積,足不出戶的生活又令家庭成員間的磨擦增加,焦慮、煩躁、無奈、恐懼的情緒一點點累積,卻無處發洩,只可任由「它們」在心中無限期地停留。
平常如我們敵不過疫情帶給我們的負面情緒,想像一下如果你是醫護人員,每天每夜、每刻每時也面對着不明疫症的威脅,一時怕物資不足,一時又擔心自己會成為隱形帶菌者,把病毒帶回家、甚或帶到社區。別以為他們受過專業訓練,就會百毒不侵,他們承受着超高的情緒負荷、過大的體力消耗及瀕臨崩潰的壓力,是最容易患上情緒病的一群。
資訊發達,網上的消息瞬息萬變,令普羅大眾更難分辨訊息的真偽,如早前何栢良教授的鹼性論,均使受眾情緒更為繃緊,出現發噩夢、失眠等的情況並不稀奇。我們的政府反應慢,行事的透明度又低,更使社會的恐慌情緒升溫,無口罩會死、見人要避,拒絕一切接觸等非現實的思想。誇張點來說,可算是整個社會都患上創傷後遺症。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着實令社會上每個階層的人士,不論是生活的層面,還是精神方面,都遭受非比尋常的壓力。這些不安的情緒,我們首先要學會,科學化地觀察事物及接收訊息,別以訛傳訛,同時盡量把情緒聚焦在正面的事物上,例如偏低確診數目、康復數字、逐步受控的疫情等,避免不斷接收疫情發展的資訊,令腦袋充斥負面訊息,讓腦袋得以休息,放空一下。
以下分享幾個簡單的動作,讓身體及情緒得到放鬆:
1. 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慢慢數出1,眼睛同時向頭頂方向上望。
2. 再慢慢地數出2, 閉起眼睛,深深地吸入空氣。
3. 數到3時,緩緩地呼出空氣,並放鬆雙眼、放鬆整個身體。
4. 重複進行上述的動作約30秒到1分鐘,然後睜開眼睛。
練習過後,你會感覺到,困擾擔心的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紓緩。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謹記,這場戰疫,我們絕不是孤單面對,每個香港人並肩同行。除了時刻注意身體健康,也不要忽略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