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偏離正軌 小心躁鬱症突襲

行為偏離正軌 小心躁鬱症突襲

「醫生,我個女最近好似變左另一個人甘呀!係咪抑鬱症復發呀? 」Sophia的媽媽一面憂心地問我。

Sophia是她的獨生女,今年剛滿16歲,不單外表吸引,單純又乖巧的性格也很惹人愛。她出生在典型的中產家庭,爸爸是會計師,媽媽是中學教師,對Sophia管教得宜,從小到大,Sophia讀書成績也不錯,更入讀區內名校,校內成績斐然。最近兩個月,父母發現Sophia信用卡消費增多,以購物的消費為主,但所購卻非必需之物,更非Sophia慣用的牌子,買回家後,Sophia就置之不理,結果她房間囤積了一堆又一堆不必要的東西。媽媽帶著滿腹疑惑詢問Sophia,她解釋正籌備一門收入可觀的生意,購物的花費是為將來規模龐大的生意作好準備,媽媽進一步追問生意的類型、營運模式等的細節,Sophia卻答不出所以然。

上星期三,媽媽收到學校就Sophia無故鄺課的通知,媽媽聽罷非常擔心,因為乖巧的Sophia從未發生如此偏離正軌的行為,於是不斷致電Sophia;可是,電話就是打不通,遍尋她經常流連之地也找不著,一直到晚上,連甚少參與管教事宜的爸爸,也按耐不住,翻閱Sophia電腦的資料,逐一聯繫她的朋友,想盡一切辦法,希望盡快得知Sophia的消息。

直到深夜,父母才收到Sophia的好友致電,知悉她到了酒吧,跟一名陌生男子聊得眉開眼笑,還打算跟該名男子離開,轉到附近的酒店作進一步的發展。好友有感情況不妙,力勸不果又無計可施下,偷偷拿走Sophia的電話,致電其父母求助。父母對Sophia怪異的行為憂心如焚,害怕她這種讓人模不著頭腦的行為再度發生,更怕她獨自行動,引致無法輓回的後果。

媽媽形容Sophia最近情緒高漲、經常感到精力充沛、不斷找朋友聊天,甚至可以數天不眠不休。她不斷投訴學校的課程太淺,她早已學曉老師們在課堂上所授的知識,壓根兒不用浪費寶貴時間去上課,因而經常無故鄺課。

其實,Sophia是我的病人,幾年前確診患上抑鬱症,經過兩年的治療,已經不再需要覆診。
把上述的變化與抑鬱病情綜合起來,我初步推斷Sophia患上躁鬱症,上文種種不尋常的行為,正是病發時躁狂的表現。但由於Sophia不願求診,我也未能確診。後來,Sophia步入抑鬱期,情緒變得低落,讀書玩樂均提不起勁,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才驚覺有求醫的需要,來到我的診所覆診。

由Sophia的個案可見,躁鬱症是一種經歷亢奮情感與抑鬱情緒的疾病,患者的情緒會在不同時期各走極端,一時異常亢奮活躍,失去判斷力,會不顧後果地鹵莽行事,例如隨便花錢、不節制的男女關係或性行為;一時又會出現抑鬱症的病徵,感到極度疲憊,失去動力,失眠、胃口差等。因此醫學上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病」。

大部分的躁鬱症患者都跟Sophia 一樣,病情有點反覆,時而鬱卒、時而狂燥。家人對這些反反覆覆的病情很難想像,也很難適應。抑鬱狀態時憂心患者身體狀況,睡不好、吃得差、心情低落;躁症時又擔心其魯莽的行為,話太多、錢花太大、為其日後的人生帶來負面的影響。

其實,只要像Sophia般,積極面對病情,以藥物作首選的治療方案,情緒穩定劑、抗抑鬱藥物及抗躁狂藥都有幫穩定患者情緒。服了藥是否就是治病的終點?我不盡同意,患者要陪養健康的生活模式,除了規律的生活、作息正常、遠離壓力外,亦應積極建立個人興趣,例如藝術、茶道、繪畫等,令自己的情緒得以舒緩發洩。一些心理行為治療亦可幫助患者控制其不能自控的問題行為,例如在正常精神狀態時,可先準備一些「提示卡」,記錄一些有利穩定病情的行為,讓患者經歷躁狂時提醒自己不要魯莽行事。只有勇於面對病情,積極求醫,配合心理與藥物的聯合治療,才能掌握主導權,避免讓躁鬱情緒控制了自己的生活。


摘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麥棨諾醫生

文章刊登及圖片來源:香港信報《健康生活》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致電2687 6777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盡快跟進及刪除相關圖片。

行為偏離正軌 小心躁鬱症突襲
Scroll to top